图片名称

创新技术与成果应用转化中心

Introduction


● 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加速创新创业企业集聚;
● 搭建“技术研发+产业对接+金融支持+产业生态”综合服务平台,为项目团队提供深度服务、精准孵化;
● 吸引具备转化基础优质团队入驻,经过5年建设形成专精特新高科技公司集群;

图片名称

小管径有限空间清淤作业机器人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清淤机器人用于从管道、箱涵底部去除污泥沉淀物,应用场景有:市政排水、排污管道,工业储罐,雨污水泵站和河道清理。清淤机器人可以实现不停产水下作业,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操作员可以在安全的地方进行远程控制操作。绞笼可实现安全挖掘和硬物破碎,可避免大颗粒物体进入泵中。此外项目组还承担了智能化清淤船、河道检测机器人、水质监测机器人、水面垃圾清理等水域治理相关机器人产品的研发任务。 
  项目组研发的清淤机器人、清淤船目前已在南昌市清远渠河道清淤项目、山东银河纸业、长春市2022年市政管网清淤工程中形成了示范应用,已获得各方好评。

 

负责人介绍

project leader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喻俊志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一直从事水下仿生机器人的运动机理、智能控制算法、系统集成及多机器人协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等2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美国专利6项。2015年获首届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北京转化先进团队”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等编委。

研究方向:
1. 智能机器人 (水下仿生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群体智能)
2. 先进机器人控制 (智能控制, 仿生控制)
3. 嵌入式视觉 (图像处理, 嵌入式应用, 视觉应用)
4. 医学图像处理、口腔机器人

农产品超级冷链与精深加工工艺与装备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本项目将主要聚焦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需求,重点开展农产品(包含果蔬、中药材)采后冷链物流、低温干燥、高效萃取、超微研磨等领域的机理研究和工程化装备开发,基于农产品冷链与加工过程的能质输运机理与品质、冷链与加工环节的节能环保耦合关系,全产业链系统研发贮藏物流与高附加值精深加工技术体系与装备,打造高品质、低能耗、环境友好的农产品超级冷链与精深加工产业链。
  目前项目已与江中集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与江西省热敏灸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将通过千万级投资开展该产品技术转化,并在江西省大力推广。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张信荣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城市热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能源学会会长

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得国际学术奖8项,学术论文获奖14项,其中国际会议论文获奖8项,国内会议论文获奖6项;获得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和申请专利60余项。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副主编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 等四个国际期刊编委,《制冷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与“年度影响 力”榜单,2014-2021连续8年Elsevier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

研究方向:

1. 超/近临界流体动力学与传热、微纳米粒子相变传热
2. 天然工质CO2跨临界冷、热转换与利用
3. 果蔬农产品能质输运与品质控制
4. 跨临界CO2朗肯发电热力学循环及热冷电联产热力学循环

高精度气动热测试技术研制和集成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接触式气动测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飞行器的研制试验中,为了获得航空发动机叶片性能和飞行器的性能,必须实现高精度的空气动力学参数测量。
  发动机和飞行器的测试测量系统集成传感器技术、仪器仪表技术、测试测量方法,并以软件的方式进行多传感器多仪表控制及采集,最终实现可定制化的测试测量系统。这些设备不但能在飞行器和发动机领域被使用,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及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

  该项目设备目前与中航工业某公司形成确定性意向,与中科院某研究所、中科院某研究院及浙江某科技公司已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项。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周超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副系主任、叶轮机械实验室主任

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惠特尔实验室,本硕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叶轮机械、飞行器和相关的实验技术。在领域内Top1期刊 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发表10篇论文(国内学者共发表一百多篇)。研究工作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被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苏黎世高工、德国亚深工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渡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引用。

研究方向:

1. 高性能气动探针;
2. 便携式智能机载空气数据模块;
3. 气动热测试平台;
4. 系统集成和服务。

复合材料跨介质航行器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跨介质航行器是一种可以自由跨越水面、灵活切换工作环境的新型海洋装备,具有自主性强、高效机动、可适应复杂水况等优点。根据其搭载的功能性模块不同,在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用途。跨介质航行器兼具“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的特征,可以实现水下、水面、空中的三维立体化探测,对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跨介质航行器的设计与研制涉及到力学、制造、机械、控制、材料、软件等多学科交叉,以及减阻增效、减振降噪、姿态控制、目标识别、路径规划、通信传输等多技术集成,体现出系统性与复杂性,是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也是海洋、航空产业关注的重点领域。

  项目目前已完成2项发明专利的申请,同时完成了“潜翔”系列第1代及第2代跨介质航行器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已开展样机制备,预计将在今年珠海航展上进行展出。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李宏源

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研究员、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水-空跨介质航行器研制”主要研究人员

长期致力于海洋流体力学、水下航行器减阻、水下智能装备和水空跨介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承相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HJ十四五装备预研、国防领域基金等多个项目。

 

研究方向:

1. 海洋流体力学、海洋工程、水-空跨介质航行器;

2. AUV、ROV、无人船、波浪能滑翔器设计与研制;

3. 新型海洋平台结构设计、水动力分析、系泊计算;

4. 舰船减阻及防污技术;

5. 海洋数字孪生新技术。

低成本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开发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项目主要聚焦低成本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开发,形成某一型号,满足某细分市场需求的低成本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项目开发新型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以测试平台为基础,以实际应用需求为目标,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催化剂的开发,实现寿命、成本、性能的综合优化,在细分市场具备市场竞争力。项目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催化剂产业链,结合江西本地矿业、产业情况,旨在开发新型且适合于当地的低成本催化剂生产工艺、废旧催化剂回收再造工艺。
  目前项目已与江铜集团及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意向,江铜将通过引入科学家、投入研发经费开展该产品技术的转化,并在江西省大力推广。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王昊

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纳米热质传递实验室负责人

从事能源及环境工程领域内的微纳米尺度气-液-固界面传热、传质与反应研究。揭示一系列新颖的沸腾微观行为和对应机理;发展强适应的气液界面模型为气液相变系统提供计算平台;揭示移动接触线纳米级形貌,发展具备预测能力的浸润模型;提升净化效率,大幅缩小环保岛体积和成本获得规模化商业应用。国自然优青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研究方向:

1.三相界面传热、传质与反应

2.大气污染源治理

3.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

极端条件下的高性能超薄均热板研究与开发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本项目主要针对5G领域极端狭小空间下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充分利用江西铜业集团的优质超薄铜板带材料优势和当前先进的摩方3D打印精密加工技术,致力于开发传热性能优化且成本低廉的超薄均热板技术,致力于推广其在5G领域高热流密度散热上的应用。因此,本项目的推进对于促进江西铜业集团铜板带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实施江西省的科技创新振兴战略,实现江西省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薛亚辉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

主要从事微纳米力学、固-液界面力学、微纳结构材料、仿生离子通道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揭示液体在微纳米结构界面的多尺度力学行为和机理,利用新材料和新方法,解决微纳米结构的浸润稳定性、纳米尺度以及原子尺度液体和离子传输的可控性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能源、环境工程、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A、Extreme Mechanics Letter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Science论文为第一作者。在力学权威综述期刊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发表综述论文一篇,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两年一度的 The Lloyd Hamilton Donnell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Paper Award。 

研究方向:

1.埃米尺度二维受限空间内离子的电控传输; 
2.纳米多孔材料内毛细流动的电致界面开关控制; 
3.复杂微纳米结构表面的表面应力理论。 

结构/功能陶瓷表征设备研发及测试分析平台建设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项目主要聚焦于航空航天、中船重工、兵器工业、石油化工、核能电力等高端陶瓷应用领域的通用测试测量技术研究和工程化装备开发,以及通用数据库建设。基于力热声光电多场耦合的通用材料性能表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等飞行器的研制试验中,通用材料性能数据库,可以大大减少甲方单位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该测试分析平台集成传感器技术、精确控制技术、测试测量方法、数值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最终实现通用化、模块化、强功能扩展、历史数据随时可调阅的全环境测试测量及数据输出系统。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李应卫

武汉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武汉大学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珞珈青年学者。

致力于陶瓷材料力学行为、功能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从纳观、微观到宏观,通过实验、理论和计算探讨材料微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21)、材料领域顶刊Acta Materialia(2019,2022)等发表SCI论文42篇,SCI他引3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曾获国际压电会议Poster论文奖第2名,美国陶瓷协会表征比赛第1名。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022)、武汉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7)、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2015)、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4)。自2019年3月,担任电子材料特刊Frontiers in Electronic Materials(影响因子3.5)的Review Editor。正在开展基于高温碾压技术的压/铁电材料增强增韧机理研究,目标是实现压/铁电器件可靠性能的革新。

研究方向:

1. 智能材料力学
2. 断裂力学
3. 实验固体力学

树木花卉规模化繁育高效促活剂“三元生长调节剂”产品研发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本项目针对南方经济林、森林药材和花卉等规模化繁育难点和卡脖子难题进行逐个攻破,建立分子水平树木老化模式,对穗条内源激素定性定量测定,建立穗条扦插过程中激素变化的数据库,明确具有强再生能力的幼化部位。建立良种植株“矮桩平台式”采穗圃,为后续工作提供大量均匀、优质的扦插穗条。针对不同树木内源激素含量及生长特性,结合扦插育苗、营林等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多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建立多元激素处理方案,研发对树木与花卉移栽和扦插等规模化繁育具有普适性的技术产品。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林金星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发育与基因编辑研究院院长。

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植物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在Nature Protocols,PNA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等50多人。

研究方向:

1. 树木发育生物学
2. 树木花卉规模化繁育
3. 植物细胞分子生物学

 

细胞力-电耦合分析仪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本项目聚焦细胞力-电耦合分析仪的研制,实现细胞三维侵袭迁移的高通量、实时无标记定量检测与表征,在细胞水平构建新的药物筛选平台,推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与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黄建永

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市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北大“博雅青年学者”。

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其中授权20项),国际PCT专利3项。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慧眼行动”项目、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北大临床医学+X、北大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开发的“高性能细胞牵引力/生长力显微成像表征技术”获评北京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担任医工交叉国际期刊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的编委。

研究方向:

1.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
2. 生物材料力学
3. 实验固体力学

新能源电池设计评估制造仿真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本项目旨在发展一套电-化学-热-力-爆炸多物理场强耦合计算理论与多尺度模型,并开发用于模拟电池加工制造工艺、预测电池材料微观结构演化,分析电池使用性能与寿命以及电池-结构耦合整体安全性评估的仿真计算平台。该平台将为全固态电池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研发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工具,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国防装备等行业完善其产品与新能源系统的整合。

负责人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incipal


图片名称

项目负责人:黎波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京东方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致力于材料在高温、高压、高应变率、高加热冷却率等极端热力学条件下动态行为的理论与仿真计算研究,在多物理场强耦合数值方法、先进计算方法、基于物理的多尺度材料建模、断裂力学、增材制造仿真、个体化无创式诊疗技术以及超大型并行工业CAE软件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1.计算力学、极端力学
2.多尺度材料建模、多物理场强耦合计算
3.增材制造、生物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