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南昌院携多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

发布时间:

2025-09-15

所属分类:

新闻资讯


9月11日,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宏平等领导与嘉宾出席活动。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南昌院”)携多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本次大会,集中呈现了其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效与创新价值。

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为主题,旨在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奔赴”,实现科技供给与创新需求的高效对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北京大学的统一组织下,北大南昌院共展出五项创新产品,涵盖新能源装备、智能系统、先进制冷等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包括新能源电池设计评估制造仿真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空中电动自动变距螺旋桨系统、宽速域电动螺旋桨、面向复杂环境与受限空间巡检的智能微机器系统、新质(跨/亚临界CO₂)复叠储冰冷热联供机组,充分体现了研究院在交叉学科融合与工程应用创新方面的扎实工作和持续探索。

北大南昌院参展现场

 

一、新能源电池设计评估制造仿真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本成果是世界唯一一款专门针对新能源电池 - 结构一体化优化设计的纯国产物理仿真平台;包含丰富的电化学与热失控模型,全面适配电池单体与电池包国标测试类型,参与新能源车正向设计的电芯性能与安全性测试、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设计、电池包安全性测试、汽车底盘和缓冲结构设计、汽车底盘与电池包一体化测试,以及电池老化监测这六大环节的数字化进程;为您的项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真正帮助企业实现CAE软件正版化及国产化应用替代。

 

二、空中电动自动变距螺旋桨系统

本成果可适配于中大型飞机用的先进螺旋桨系统,该螺旋桨具有如下特征:(1)可针对飞机和发动机特性进行螺旋桨定制开发;(2)恒速自动变距螺旋桨;(3)电动变距螺旋桨;(4)先进翼型、高效率;(5)复合材料桨叶;(6)重量轻;(7)寿命长;(8)防鸟撞、除防冰、防雷击、耐腐蚀;(9)低噪音;(10)CCAR35部独立取证。

 

三、宽速域电动螺旋桨

本成果针对桨距大幅度变化和不同飞行工况匹配的要求,分析来流特性等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对宽速域高效高可靠电动螺旋桨性能的影响规律,深入分析电推结构螺旋桨叶尖泄漏流、轮毂二次流等流动特性,分析其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开展样机研制,并进行性能的测试和验证。宽速域电动螺旋桨可为各类电动低空飞行器提供螺旋桨,基于低空飞行器的特殊需求,研制关键的螺旋桨动力装置。

 

四、面向复杂环境与受限空间巡检的智能微机器系统

 为解决社会战略需求及企业真实痛点,针对城市燃气、给排水等各类地下管道存在的腐蚀泄漏、施工破坏、定位不准等安全隐患,深腔科技研发的管道机器人系统首先聚焦中低压深埋穿越管道的高精度内检测需求,填补了传统外检测技术无法在地埋金属、非金属管道,和带压环境下检测的技术空白。

通过“机器人+智能传感+数字孪生”技术组合,实现管道“精准定位-缺陷检测-三维建模-智能运维”全流程闭环,为城市管网安全提供“非开挖式”智能解决方案。

 

 

五、新质(跨/亚临界CO₂)复叠储冰冷热联供机组

本成果以“国产化替代”为契机,突破传统氟利昂/ CO₂复叠式及双级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应用局限与控制复杂性,创新采用CO₂冰池蓄冰储能技术,通过将极端负荷余量转移至冰池,并通过优化换热管道排布抑制冰桥形成,有效提升系统利用率,实现高密度蓄能的同时达到高低温制冷循环耦合,多温区冷热联供(-40℃至95℃)且独立运行的多样化需求。在低温制冷工况下,较氟利昂系统节能15%至30%,高温0℃制冷较传统CO₂跨临界系统节能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