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 水下清淤机器人系列

发布时间:

2025-10-29

所属分类:

新闻资讯


编者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排水管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相应的清淤与维护任务亦变得愈加繁重与艰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清淤方式仍以人工清理与高压水枪冲刷为主。然而,管道内部作业环境恶劣,常积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作业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发并推广应用具备自主作业能力的水下清淤机器人,以智能化装备逐步替代高风险的人工作业,已成为提升清淤效能、保障人员安全、推动市政运维体系向现代化迈进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趋势。

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南昌院”)水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项目团队依托深厚的科研积累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多款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高性能水下清淤机器人。该系列产品精准契合各类复杂作业场景,有效突破了传统清淤方式在安全性、适应性与经济性方面的关键瓶颈,为实现市政管网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装备支撑。

 

核心产品

01、QY750型清淤机器人

专为管径≥1米的市政雨污水管道、箱涵及大型池体设计。适用于从检查井(≥800mm井口)吊装下放,实现水下持续高效作业。

 

02、QYF950A核电站专用清淤系统

核电厂冷源系统(循环水泵房流道、鼓网底部及侧壁) 量身定制,可高效清理海蛎壳、藤壶、淤泥等附着物。

 

03、QYF1200型箱涵清淤系统

针对1.8×1.5米以上箱涵、2米以上大口径管道及大型池体,尤其擅长处理淤泥量大、水位深、含杂物多的复杂清淤场景。

 

04、QYW1400型箱涵清淤机器人

适用于1.8米以上宽高尺寸的暗渠暗涵、大型管道,特别适用于沉积物多、含石块和固结物等“硬骨头”工况。

 

产品优势

01、安全保障

实现机器人全程水下遥控作业,彻底避免人员进入危险管道,有效规避有害气体中毒、结构坍塌等安全风险,全面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02、高效清淤

集成高压冲搅、强力吸污、固液分离技术,可有效清除淤泥、板结物、树根、石块、砖瓦等多种类型堵塞物,作业效率远超传统人工作业。

03、智能操控

配备高清水下摄像头、照明系统、声纳及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作业环境,精准执行清淤操作,显著提升作业质量与可控性。

04、环境适应性强

全密封防水设计,支持深水(最深30米)、长距离(最远200米)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适应复杂多变的管网内部结构。

 

核心技术

01、高效泵送与分离系统

吸污能力达60–250m³/h,可泵送颗粒直径范围30mm至13cm,配备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大幅提升污染物处理能力。

02、强大通过性与作业能力

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爬坡能力达20°,跨障高度最高可达50cm,确保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移动与持续作业。

03、模块化与定制化设计

系统架构灵活,支持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尺寸与功能定制,广泛适用于核电、市政、工业等领域的多样化清淤需求。

04、经济环保并重

显著降低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减少水资源消耗,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应用场景

本系列水下清淤机器人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全面覆盖各类基础设施的运维需求,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 市政排水系统:适用于大型市政雨污水管道、箱涵、暗渠的日常清淤与疏通,保障城市排水安全畅通。

  • 工业水处理设施:用于污水处理厂泵房、调节池、沉淀池等区域的清淤作业,提升设施运行效率。

  • 能源与重工业企业:广泛应用于核电厂冷源系统、循环水泵房、冷却塔,以及发电厂、钢铁、石化、纺织等企业的循环水系统与沉淀池清淤。

  • 大型水利工程与特殊结构:涵盖水库清库扩容、储罐清洗、水仓清淤、排水沟疏通、隧道清淤等多种作业场景。

  • 复杂大口径管道与暗涵:尤其适用于水位较深、淤积量大、含杂物多、空间受限或环境危险的箱涵、暗渠等场景。

 

北大南昌院精心研发的水下清淤机器人,不仅是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与智慧运维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本系列产品致力于以科技赋能市政管网运维,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无人化、安全化与高效化方向持续演进,为城市水环境治理与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注入强劲动力。它代表了一套更为安全、高效、可靠的现代化运维系统解决方案,为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