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携最新研发成果亮相第十一届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
发布时间:
2025-03-28
所属分类:
新闻资讯
3月17-19日,第十一届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以下简称“TCT亚洲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南昌院”)携两项最新研发成果:基于微流控的多材料生物3D打印技术、基于高精密增材制造技术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制备载药微球技术亮相本次展会。活动期间,北大南昌院展区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医疗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代表交流洽谈。
TCT亚洲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 3D 打印与增材制造展览会,集中展示了各类先进的 3D 打印设备、材料和成品,广泛覆盖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汽车制造、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3D打印技术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多元化应用场景。
展会现场
此次北大南昌院展出的多材料生物 3D 打印设备,创新性地融合了墨水书写(DIW)技术与微流控技术,构建了一套前沿的生物材料打印解决方案。该技术具备多组分材料的混合打印能力,可实现对材料泵送、微结构成型的实时精准调控,达成材料组分与空间结构的可控梯度制造,同时支持同轴打印、微球制备等多种复杂成型模式。其广泛的材料兼容性涵盖多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水凝胶材料等,能够根据不同工程需求灵活匹配材料组合,精确构建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仿生组织模型。该技术为深入研究材料结构设计-制备-性能关系提供了重要工具,将推进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与再生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研发进程,对促进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微流控的多材料生物3D打印技术
北大南昌院展出的另一项创新成果——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制备载药微球技术,其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技术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粒径分布均一(CV<10%,Span=0.16)、目标载药量高(34.2%)、包封率优异(85.3%)等特性。相较于传统微流控制备方法,本技术采用高精密增材制造工艺,显著改善了通量受限、粒径分布不均、生产成本高及制备效率低等技术难题,大幅提升了药物控释的精准性。此外,实验室最新研发的404通道微流控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结果显示该技术已接近产业化生产目标,为微流控载药微球制备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向工业化生产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基于高精密增材制造技术的
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制备载药微球技术
通过TCT亚洲展这一国际化平台,北大南昌院系统展示了其在微流控技术与增材制造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展会期间,研究院团队与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度技术对接与商业磋商,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协同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未来,北大南昌院将持续深化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推进微流控生物3D打印技术和载药微球制备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为生物制造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企业邮箱:

企业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艾溪湖北路269号高层次人才产业园10栋


关注我们